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潮汕看点

【草根播报】鮀浦蓬洲村纪实:房子虽老 生意仍在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 达人
2011-04-22 09:272.4万 阅读 | 评论 24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走进汕头市鮀浦蓬洲村幽深的巷子,发现许多老房子破旧不堪,有些已被废弃。然而,已经另外盖房或买房的一些村民,却依旧留在自家的老房子开铺做生意。开裁缝店的陈先生就是这座古老的村庄中西门巷里的一员。

001.jpg

蓬洲村的许多老房子已被废弃

西门巷的老房子是传统的潮汕民居,大多数为一层,泥土筑成,空间比较狭窄。许多房子只有面向巷道的那一间是作店铺用,其余或是出租,或是干脆任其荒废了。

虽然已经另外建有一栋小房子,陈先生并没有放弃老房子。附近的药材铺、水果摊、蔬菜档等和陈先生的裁缝店一样,尽管一到晚上就没人居住,却在白天热闹非凡。“差不多二十年的老店铺哪是随便可以搬的,再加上是自家的老房子,空着也是可惜。”陈先生说道。

002.jpeg

西门巷随处可见搭棚的店铺

陈先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西门巷的裁缝店里,这间大约15平方米的老房子是陈先生创业的开始,也给他带来了家庭的欢乐和事业上的成就。

1860年汕头开埠前后,鮀浦蓬洲作为古港口埠市,甚是繁华。许多村民都在自家开铺做生意。1991年之后,各式各样的服装潮流从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传入,对服装特别是定制服装的需求量大增。陈先生便是于1993年在自家老房子开始了裁缝店的运营。

1990年代中期,是陈先生裁缝店生意最好的时期。每天成百套的订单让他和家人都忙不过来。当时,狭窄的店里,除了他和家人,还另外雇有3位裁缝。

“当时是最好赚(钱)的时候,”陈先生回忆说:“那时的服装厂还没有那么多,定制服装无论是手工还是布料、款式都是当时的汕头人所需要的。每套服装所收的价格跟现在一样。”

于是,顺搭着经济特区的改革风,陈先生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和15平方米的老房子,已经赚到一大桶金,并在别处盖了新房。如今,他和妻子、姐姐都在店铺里做活,每个人都可以裁剪、缝制,无需详细分工。

如今大量的服装厂批量生产服装,陈先生店里的生意相比之下也变得少了。但是,365天,也没有什么时候是闲着的,老巷道中,老房子,老店铺,老手艺,也可以说是一个吸引人的品牌。

古巷中的老房子,对于这里的大多数村民而言,有童年的回忆,也有成长的足迹,是曾经遮风避雨的港湾,也是如今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记者:韦丽丹  编辑:蔡李梅)



[Modified By 草根播报 On 2011-4-22 12:37:08]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社会
达人介绍: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组织查看更多达人文章
全部只看楼主
0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
2011-04-22 21:32

引用:原贴由 asczf 于 2011-4-22 16:41:00 发表

熟悉的西门巷。要说蓬洲古城(更加合适的叫法应该是蓬洲所城,也叫所内),按照历史记载,应该比汕头开埠早得多,至今蓬洲所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仍然存在。据长辈说,解放初期,蓬洲所城的古城墙因为政府建澄海某一座桥而拆掉作为建材用的。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而言,像蓬洲所城这样历史悠久而且还有遗址的现在不多了,不夸张地说,如果政府重视,申请物质文化遗产绰绰有余!

 哇~原来蓬洲那么有历史的啊。。受教了。。

0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
2011-04-24 08:18

引用:原贴由 asczf 于 2011-4-22 16:41:00 发表

熟悉的西门巷。要说蓬洲古城(更加合适的叫法应该是蓬洲所城,也叫所内),按照历史记载,应该比汕头开埠早得多,至今蓬洲所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仍然存在。据长辈说,解放初期,蓬洲所城的古城墙因为政府建澄海某一座桥而拆掉作为建材用的。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而言,像蓬洲所城这样历史悠久而且还有遗址的现在不多了,不夸张地说,如果政府重视,申请物质文化遗产绰绰有余!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用地需求的增加,加之村民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我市其他古村落的环境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古村落认定、抢救、开发的过程中,“不感兴趣”和“无从申报”是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由于原来的村寨建制变迁,现在建制与村民的旧生活圈和旧文化圈不吻合,“如金平区江街道蓬洲古村,现在分为蓬东、蓬西、蓬南、蓬北四个居委,如将蓬洲古村作为一个申报单位,那么要由哪个居委来负责这件事,申报之后的后续工作又要由谁来做?”摘自:http://www.dahuawang.com/gundong/showfirst1.asp?CNo=1101&Id=33708

0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
2011-04-24 17:55

引用:原贴由 asczf 于 2011-4-24 13:55:00 发表

引用:原贴由 草根播报 于 2011-4-24 8:18:00 发表

引用:原贴由 asczf 于 2011-4-22 16:41:00 发表

熟悉的西门巷。要说蓬洲古城(更加合适的叫法应该是蓬洲所城,也叫所内),按照历史记载,应该比汕头开埠早得多,至今蓬洲所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仍然存在。据长辈说,解放初期,蓬洲所城的古城墙因为政府建澄海某一座桥而拆掉作为建材用的。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而言,像蓬洲所城这样历史悠久而且还有遗址的现在不多了,不夸张地说,如果政府重视,申请物质文化遗产绰绰有余!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用地需求的增加,加之村民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我市其他古村落的环境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古村落认定、抢救、开发的过程中,“不感兴趣”和“无从申报”是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由于原来的村寨建制变迁,现在建制与村民的旧生活圈和旧文化圈不吻合,“如金平区江街道蓬洲古村,现在分为蓬东、蓬西、蓬南、蓬北四个居委,如将蓬洲古村作为一个申报单位,那么要由哪个居委来负责这件事,申报之后的后续工作又要由谁来做?”摘自:http://www.dahuawang.com/gundong/showfirst1.asp?CNo=1101&Id=33708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办,虽说现在是四个居委会,但是涉及到原来一个乡的集体利益时,四个居委会还是一致的!纵然如上所说“由哪个居委来负责这件事?”这个更加好办,因为本身居委会也就是村民自治组织,政府的最基层一级政权是街道或者镇,就蓬洲所城申遗一事,完全可以由街道来申报和协调管理,根本不存在这个担忧!!主要问题是这种事没有人乐意做,而且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呵呵,看来,zf保护文物意识的缺失和“不感兴趣”,才是根本原因啊~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