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头,你可能还没到过

澄海盐鸿镇的坛头村,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近日,小桥流水配以两株灿烂的美丽异木棉的图片和视频被传出,人们才惊叹,原来汕头市辖区内还有这样的世外桃源。
依山傍海,山的澄海莲花山和饶平县的大北山,海是南海。
坛头这个村地理位置很独特,村后的船港直通大海,靠海吃海,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后来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改变,澄饶联围合拢后新增加了些洼地,慢慢演变为虾池,如今的南美白对虾成为主业。
冬日暖阳,漫步的这个区域叫做“灵慧瑶池”慢游区,所谓的瑶池,其实就是几个虾池。
虾池旁边有个妈祖庙,“灵慧”是妈祖历朝历代的封号中的一个,这个地方要改造,设计方认为虾池太土,要叫灵慧瑶池才有新鲜感。
角花秀色,玉米可餐,来到坛头村,绿树红花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农家菜。
花草可养眼,而真正实惠的则是各种各样的时菜,一小片一小片,点缀了乡村,也丰富了餐桌,纯粹的原生态。
有农家处皆种菜,
无闲置地是丢荒。
对土壤的珍惜,对蔬菜的热爱,足以想象出村民内心的阳光,勤劳淳朴蔚然成风。
坛头,貌似很神秘,其实说穿了根本不是一回事,非常简单。
汕北大道往饶平县方向一直走,路的尽头就是坛头村,经过长亭,找个车位停车,沿着环村路漫不经心的走,身边都是原生态的美景。
坛头的坛字不可以用繁体字,这个是设计方理解错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坛頭”。
根据潮汕知名文化人陈耀贤先生的考证,坛字读作“yun”,是天然或者如果堆积起来的挡水墙,并非北京天坛的坛,或者坛坛罐罐的那个坛。
坛头,潮汕音叫王(大王的王)头。古时候村庄临水,每上涨则倒灌,要筑土墙带挡水,村名由此而来。
长亭外,船港边,芳草碧连天。
水边杨柳,路旁的黄花风铃木和美丽异木棉,环村路的金凤花,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木,相同的美丽。
鸣凤广场,在灵慧瑶池一侧。
鸣凤,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诗意,不过这其实与凤凰无关,只是一个人的名字,坛头村的曾鸣凤,进士出身。
渔耕之余,这个村的读书也蔚然成风,学业有成的可圈可点。
曾氏祠堂开门见山,相传是曾鸣凤进仕为了表达对舅父的尽心培育之情而为之。
舅父是饶平县北山村人,鸣凤自幼在舅父家中读书和生活,感情深厚,得进仕后回村建祠堂,承前启后,也表达感恩之心。
莲花山和北山近在咫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同志的古诗套在这里还挺合适。
坛头村,几百年的历史,这是老厝区,曾经最繁华的区域,如今是物换星移了。
酒铺巷,很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酒香不怕巷子深,呼儿将出换美酒,诗酒趁年华,等等,各种跟酒有关的古诗词在这里都能来对号入座。
作为本村人,曾鸣凤进仕是否曾在这里把酒临风,是否也曾有过卓文君那样当垆卖酒的场面,或者像陆游和唐婉在沈园里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痴缠往事,都不得而知。
反正,酒铺巷里肯定有故事,是曾经。
修旧如旧
美丽乡村值得点赞。
闲时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