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汕头多小吃

达人分享:潮州菜中的咸

阮步兵
阮步兵 达人
2019-12-16 11:4015.7万 阅读 | 评论 2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咸味不仅是味蕾的特殊偏好,更是人体的生理需求,自然成为诸多菜系的主味,潮州菜也不例外。传说中的“潮菜三宝”:菜脯、咸菜和鱼露,都是至咸之物。潮汕人甚至直接用“咸”来借代菜,例如买菜说“买咸”,吃菜说“配咸”,小菜说“杂咸”,可见咸味在潮州菜中的主流地位。


  然而,潮汕人做菜调味,却讲究清淡。外地人初尝潮菜,多数会嫌其味淡,有时甚至索要辣椒、酱油,我只能无奈地取笑他们只知配料,不知食材。



  也许是久居海滨,盐产过于丰富的缘故,潮州菜中的咸,似乎不满足于简单地放盐,而要衍生出各种花样的咸味调料,比如臊汤、豉油和豆酱。臊汤一般写为鱼露,潮汕话白读“初汤”;豉油就是酱油,潮汕方言的习惯叫法;豆酱在潮汕地区普遍都有制作,以普宁洪阳做得最好,故而潮汕以外的人也称为“普宁豆酱”。

 

  旧时乡里几乎每天都有人落巷叫卖“沽臊汤、豉油、豆酱……”谁家用完了,便拎个瓶子出来,卖臊汤、豉油的将漏斗插入瓶嘴,用斤两不等的竹提子倒,那是真正的“打酱油”了。豉油各地都有,大家并不陌生,而更早时候,许多潮汕先民都有自己制作臊汤、豆酱的习惯。



  潮汕人濒海而居,有不少疍民后裔,以捕鱼为生,有时候卖不出去的廉价海鱼或虾囝,吃又吃不完,丢掉又可惜,就腌制起来吃,往往吃上数月,剩下的汤汁又咸又腥,但由于鱼肉腐化发酵,用来当咸味调料却别有风味,鱼露最早的制作灵感大概来源于此。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发酵过的咸鱼汁煮熟后更加美味,逐步形成了家庭自制臊汤的方法:咸鱼汁熬熟之后,滤去鱼刺糟粕,整钵放在日光下曝晒,十头八日后,汤汁泛黄,异香溢出,这个汁就是臊汤了。由于制作需要经过长期的腌制发酵过程,潮汕人把这种做法叫做“沤臊汤”。



  鱼露一般是呈金黄到深褐色的透明液体,是传统潮菜最重要的咸味调料,无论是煎炒炊烙,还是焖炖煮泡,几乎所有做法都可以用鱼露调味,故而潮菜有“厚朥猛火芳臊汤”的口头诀,学会这三板斧,基本上是半个潮菜师傅了。此外,鱼露还是生腌海鲜、贝类、杂咸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的重要汤料。尽管现在不少家庭已经改用食盐,潮菜中还是有不少非用鱼露不可的“保留节目”,比如蚝烙煎后必须蘸鱼露,比如?鱼(龙头鱼)煮前必须浸鱼露。

 

  鱼露的优缺点都十分鲜明,其咸香腥鲜不仅受潮人喜爱,在福建、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也都颇为流行,不过对于怕吃臭臊的内地人来说可能会敬而远之。这点像极了潮汕男人,豪爽仗义的同时,带着几分大男人主义的匪气。相比之下,豆酱就像潮汕姿娘,清淡甜美,温婉柔顺,用来做菜或做老婆都无可挑剔。



  豆酱用黄豆熬熟去汁,麦粒炒熟后研磨成粉(现在多直接用面粉了),混合后盛于竹箶上,再盖上棉被等保暖物体,在高温下任其发霉生菇,约摸一星期后,加盐和水混合后装入瓮,之后整瓮任其曝日,霉菌滋生愈月,生出来的菇愈青豆酱就愈雅。

 

  小时候家里也有自制豆酱,要用到时便拿个碗囝,揭开封口,酱香扑鼻,拿支竹?,拨开上面一层,要伸到瓮底才能捞豆酱粒。好豆酱盛出来金黄鲜亮,均匀润滑,豆瓣分明,看到便有了食欲,吃起来咸甜适可。先前豆酱端上桌后,时常还能见到蠕动的豆酱虫,这是豆酱腌制发酵环境下的必然产物,甚至要生虫的豆酱才是好豆酱,故而潮汕有句俗语叫做“豆酱无虫,世上无人”,吃惯豆酱的潮人也见怪不怪,撩去便是。现在工业制作的有一道蒸汽杀菌工序,什么细菌虫子早就死光光了,因而大家也不必担心吃到有虫子的豆酱了。



  在鱼露逐渐被食盐取代的今天,豆酱顺势脱颖而出成为潮州菜的咸味代表,因其咸香中透出的鲜甜无可取代,容易让更多人接受的缘故。除了豆酱炒沙虾、豆酱焗鸡等名菜外,豆酱炒蕹菜、炒麻叶、炒春菜、烳海鱼等都是潮汕地区的家常菜,近年来也有美食家创新出“豆酱焗蟹”等新花样,也广受欢迎。

 

  相比鱼露和豆酱,豉油没有太多明显的潮汕特性,也比较少有家庭自己腌制,不过提起著名的潮州卤水,却不得不提这种油黑浓稠的酱料。潮州卤水通常是食桌时的头菜,品类繁多,无论是卤鹅、卤鸭、卤猪头、卤肉,还是卤猪脚,豉油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调料,豉油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的卤水的味道。



  潮州菜中炣、烳等做法也多用豉油,一般用于烹饪淡水鱼、无鳞鱼,有时也用于肉类。而更直接的吃法莫过于白糜淋豉油了,虽是旧时物质匮乏的印证,却也是哄奴囝吃饭的法宝。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种咸味调料都可以直接当作蘸酱,统称“揾咸”,比如鱼饭揾豆酱、蚝烙揾臊汤、虾揾豉油等。而且用途广泛,怎么搭配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随各人喜好,我小时候吃早餐就经常用油条搵臊汤吃。某些场合这三样蘸酱同时上桌也不足为奇,比如豆干(潮人指“豆腐”)、薄壳米等,臊汤、豆酱、豉油皆有人蘸用。有趣的是,封建一点的老人家,讲究饭床顶菜式的样数,如果不巧是奇数,会倒一碟豆酱凑样。

 

  除了这三样咸味调料,菜脯、咸菜是潮菜的最主要的两种咸味配菜,讲起来也颇费篇幅,当另文别述。有了诸多咸味调料,潮州菜制作起来就更加自由随性,往往做一整桌菜都不需放一颗盐,这也是咸味潮菜的魅力所在。



  很难想象,正是这些“乌咸汁苦”的咸味调料,烹制出清爽鲜美的潮州菜。只是由于身处异乡,这些寻常的调料竟变得稀贵起来。市面上见到的多是劣质的泰国鱼露,偶有福建虾油,还算是差强人意;普宁豆酱在珠三角还好,出了广东基本见不到,也有卖很多种黄豆酱,不过不是放了辣椒就是做得粘稠且过咸,全然没有普宁豆酱的清甜味;唯有豉油,大江南北都可以买到,且口味相差不远,偶尔买来做卤味,也算是些许欣慰。小时候顽皮,常常把“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唱成“长江、长城,豉油、臊汤”,没想到有一天,“豉油、臊汤”在我心中真的是“重千斤”。

阮步兵 阮步兵生活
达人介绍:乡土情怀,潮菜文化研究者查看更多达人文章
全部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