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绵城市规划草案出炉:到2035年中心城区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汕头市自然资源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开展《汕头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0-2035)》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规划方案,正在面向社会进行公示。
规划范围为汕头市域范围
规划范围为汕头市域范围,包括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总面积约 2204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为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以及塔岗围填海片区,总面积约483平方公里。规划遵循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
内涝防治系统规划要求
到2035年中心城区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
规划方案提出,要进行堤防提标改造;提标、新建水闸;扩建、新建排涝泵站;提升内河涌排水能力;雨水管渠新建改建;海绵设施源头调蓄;内涝积水点“一点一策;蓄排平衡建立调蓄空间。
新建雨水管渠应按照上述标准选取设计重现期;现状雨水管渠应结合“四洗”工作进行现状管网清淤疏通,使现状管网发挥其设计排水能力。此外,针对汕头市市域范围内84个内涝积水点进行“一点一策”方案编制,其中中心城区共75个内涝积水点,澄海区有4个内涝积水点,潮阳区2个,潮南区3个。
“一带三廊四屏一岛” 保护自然生态格局
规划方案提出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为保障生态安全,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张,延续“沿江、向海、拥湾发展”的城乡空间发展脉络,构建“山水田城海岛”的美丽国土格局,凸显“三江四脉,五湾一岛”的自然山水格局特色。落实汕头市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要求,规划全市形成以山体为屏,以水系为脉,以良田为斑的“一带三廊四屏一岛”、陆域-流域-海域协同治理的生态保护格局。
一带:沿海生态带,衔接大汕头湾区沿海生态防护带,串联各大河流出海口,构建以海湾、滨海湿地、生态防护林斑块等生态要素为主体的南北向沿海生态带。
三廊:以东西向河流水系为主要脉络,呼应城市主导风廊方向,构建榕江、韩江、练江的东西向通畅性生态廊道,保障重要流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等。
四屏障:牢固山体生态保护屏障,延续区域生态脉络,依托大南山、小北山、桑浦山、莲花山四大山体生态屏障,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一岛:严格保护南澳生态岛,依托南澳岛黄花山和果老山生态基底,严格保护环岛海滨岸线,打造山海联动、蓝绿交织的生态海岛。
七节点: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区等优质生态资源,重点保护提升牛田洋湿地、礐石山、练江口湿地、小北山东部、小北山西部、大南山西部、南澳岛 7 个主要生态节点。
来源:汕头自然资源局
告别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