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澄海茶座

【草根播报】潮汕抽纱遭遇寒冬 “南国名花”何日重开(图)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 达人
2011-11-29 17:231.1万 阅读 | 评论 3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开埠百年的汕头曾培育了一株“南国名花”——潮汕抽纱。如今这朵奇葩正遭遇“寒冬”,处于濒危的尴尬境地。

潮汕抽纱技艺是一种既充满地方特色,又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民间手工艺。19世纪60年代汕头开埠通商后,外来的西方刺绣、编织技艺融合潮汕民间流传的技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潮汕抽纱工艺,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制作抽纱品曾是潮汕百姓家庭的一项重要副业收入。

抽纱春天

1950年,潮汕抽纱品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政府成立国营抽纱公司,一改过去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使潮汕抽纱品的制作规模随着对外销售的发展不断扩大。到1981年,潮汕抽纱品出口额已达过亿美元,制作人群也从解放初期的10多万人增至105万人左右,一度成为当时潮汕农村地区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据抽纱传承人陈树泽介绍,在“工分制”年代,普通农家年间的日常开支主要靠做“花”(抽纱品)的工钱来维持。

“那时候我们村很多人都要靠这行才能吃饱饭。”已近花甲之年的李丽荣感慨道。李丽荣现是汕大一名职工,她告诉记者,她从7岁开始接触包括抽纱、潮绣、勾花等多种织绣工艺。到了十五六岁时,她开始以此为业。那时候每天要做十几个小时,每天的收入约有1元,在物价极低的七八十年代,这个收入是相当不错的了。

潮汕抽纱品一直以外销为主,其产品主要包括台布、手巾、绣衣、装饰品和其它家纺用品等,其风格或晶莹通透、若隐若现,或粗犷典雅、雍容华贵,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良好的口碑和销量。1980年,重工玻璃纱绣花台布《双凤朝牡丹》获得了慕尼黑第三十二届国际手工业品博览会金质奖章,为中国工艺品摘得了国际上第一枚国际金质奖章。

51.jpeg


如今汕头抽纱进出口公司在售的《双凤朝牡丹》价格高达53.8万元 (杨凤仙/摄)

遭遇瓶颈

“好花不常开”,90年代后,随着汕头各类工厂拔地而起,原有的经济结构开始改变,手工业首当其冲,成为了机械化生产的“牺牲品”。许多以前制作抽纱的工人纷纷选择进入工资更高的工厂打工,不愿再干这种手工艺活,抽纱工人出现大量流失。近年来,抽纱品行业发展更是步履维艰,一些公司即使接到订单也因无工人而无法受理,抽纱技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境况。

据陈树泽介绍,抽纱品制作难度较高,技艺须从少年时期学起,习艺时间长,许多青少年都不愿意学做这门技艺。同时,随着年事已高的抽纱艺人逐渐失去抽纱艺术制作能力,出现“人亡艺绝”趋势,已经使得一些精细艺术濒临失传。

在汕头市区工作的潘姐对抽纱技艺日渐式微感触颇深。潘姐生长在一个“家家户户制作潮汕抽纱品”的农村,小时候她也学习过基本的抽纱技艺,但稍长大一点后,身边做抽纱的人越来越少了。 “现在四五十岁的人还会做抽纱,但是很多30多岁的就只是看过,不怎么会做,再年轻一点就恐怕只听过了。”

52.jpeg


抽纱艺人在展销会上展示各种抽纱工种 (陈树泽供图)

未来,路在何方?

近年来,关于传统技艺面临失传报道不断见诸报刊。早在2004年底,广东省就出台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一时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技艺保护的重视和讨论。

2007年6月,潮汕抽纱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收录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对抽纱的大量珍贵技艺样品进行了科学贮存,并进行数字化管理。此外,由于当下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而抽纱品正好迎合了人们的口味。陈树泽说,目前抽纱品正积极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尝试在服装、包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开发上应用该技艺制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抽纱的百年轨迹映射着一个时代的兴衰,要让抽纱不至于沦为历史的“弃儿”,不能只是供在博物馆中隔离保护,而是在新的历史机遇中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圈层,才能使抽纱焕发出“第二春”。

原文地址:潮汕抽纱遭遇寒冬 “南国名花”何日重开 

(记者:杨凤仙 彭丽琳  编辑 :李玲)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社会
达人介绍: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组织查看更多达人文章
全部只看楼主
驴行者
驴行者
1楼
传统的民族工艺。五十年后可能失传。
dabin
dabin
2楼
抽纱可能还不用50年,现在的那个抽纱公司早已经不做抽纱了,只是靠出租一些物业维持。
小资本
小资本
3楼

老祖宗的东西丢失的何止这一种,因为都不需要了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