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潮汕看点
Re: 【草根播报】鮀浦蓬洲村纪实:房子虽老 生意仍在
返回主题帖 asczf
asczf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蓬洲故事刘群 袁少雄  
位于汕头桑埔山下的蓬洲,今天属汕头市金平区驼江街道管辖,因这里曾经是长满蓬草的沙洲而得名。
“它可以说是汕头的发祥地。”
    六百多年前,当汕头还是一个小渔村时,蓬洲已经相当热闹了,蓬洲的兴旺是从设立蓬洲所城开始的。
经过18年的兴建,位于海疆要地的蓬洲所终于建成了。作为军事防御机构,蓬洲所城的建设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城中街道笔直宽阔,布局合理,城墙用条石砌成,周围一百四十丈,高一丈五,固若金汤,城外环绕护城河,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更是机关重重。
“每个城门都有两层门,进入第一道门以后才进入第二道门。这样有利于在战争的时候,在紧要的关头,第一道门可以假装放敌人进来,然后再把它关掉,关起门来打狗,把倭寇通通地消灭干净。它这个门比潮州古城的门还讲究,潮州古城的门是直来直去,单独一个门。”
高大的城墙是蓬洲的象征,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蓬洲人的脑海里。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黄赞发)
“我小时侯就经常到城楼上去看,去玩,它很高大,很宽,而且两边都是石头建起来的, 中间装土。本来是很好的一个文物,明朝初期建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后来解放后拆掉了,拆去建澄海的大桥,特别是外砂大桥,里面就有很多蓬洲的城石,很可惜。”
今天这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榕树,不知道是前人有意栽种,还是小鸟无意播种,总之多亏了榕树这天然的文物保护者,才留下了这两处古城的残垣断壁,才让后人可以领略蓬洲的气魄。
“当道祠这个道字,它有这样的说法就是:行之首,这个道是通道路的道,它为什么要用这个道而不用道路的道呢?就是取它这个字型的含义;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行之首,要建这个城之前,必须先立土地爷,先拜土地爷,然后得到土地老爷的保佑之后呢,才可以来兴土动工。”
蓬洲所城建成后,一开始城内只有驻军,为了让蓬洲附近的百姓免遭海盗和倭寇的侵袭,经皇帝诏准,允许居民迁入,军民共驻蓬洲,所城内人口众多,一派繁荣,文庙、关帝庙、城隍庙、妈祖庙相继建成。
当时的蓬洲就在海边,打渔的人当然离不开妈祖的保佑。蓬洲的妈祖庙建筑奢华,木雕、石雕栩栩如生,工艺精湛,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供奉着两尊雍容华贵的妈祖,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这个炉就是‘海中妈’,听老人介绍就是那时侯洪水时漂过来的,这个炉是妈屿放鸡山的,那时侯这里有瘟疫时,就把这个妈屿妈宫之炉请过来。”
妈祖庙外就是出海的古渡口。
“朝南出海抵汕头,向北沿江达潮安,沧海桑田水改道,怀古留今惜为塘”
“这是什么时候的?”
“清朝道光年间建的。以前是大户人家的私塾,这个很有曲径通幽的味道,保存得很好。这个房子就是门楼,门楼和这个是对称的,大厅是学生(上课)的地方,这个房子原来是老师住的地方,旧社会私塾的老师。”
经济、文化的兴盛,使蓬洲象一块磁石吸引着四方人士,番禹人庄有恭就是在这里一边教书,一边潜修,终于考中乾隆己已年文科状元,后来他的学生也考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黄赞发)
“多姓聚居,成为中心”
在蓬洲城的46个姓中,翁、陈、唐、黄为多,翁姓是第一大姓,其中一始祖更是从福建迁来。
“这个祠堂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那供奉的这个人是谁?”
“是我们的祖公,当时他的父亲过早去世,她自己刻苦抚养自己的弟弟,她弟弟日后考到进士,做了官。家族子孙后来为了纪念,就建了这个祠,人们叫做烈女祠,是我们的祖祠。”
翁姓中成就最大的莫过于有着“岭南第一名臣”美誉的明兵部尚书翁万达。翁万达出生在tuo江边的举登村,他28岁登进士,从政从军达26个春秋,。翁万达曾在明代嘉靖年间三任兵部尚书,他曾南定安南,北平俺答,增修长城,被誉为“文武状元”。作为一代军事家和政治家,翁万达不失为潮汕,乃至岭南先贤中战功最为卓著,诗文也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随着海外潮人的足迹,其威望还远播异邦,在泰国,翁万达被尊为“英武大帝”,立庙祭祀竞达100多处。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黄赞发)
“翁万达就是一个穷孩子出身的,他的祖父辈家庭已经破落,很穷苦。他去抓鱼,喜欢玩弄这个鱼,父亲就骂他,一定要他刻苦学习。因为他的祖父就要求他的父亲刻苦攻读,功成名就,但是没办法,寄予他的父亲没办法,就把希望寄托在翁万达身上。等到翁万达当了官,这个赏赐已经及予他父亲,他父亲还不满意,结果翁万达一直等到升为兵部尚书,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他的封赐已经及予他的祖父,所以他父亲就很高兴翁万达。”
在蓬洲城外的山腰上,就是少年翁万达读书的地方。这里可以远眺蓬洲,近观秀色,石室中,听鸟鸣,闻泉声,不知道有多少诗文有感而发。如今先贤已逝,还有文韬武略传世,蓬洲高楼叠起,还有动人的故事在流传。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