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春天的故事】坚持“产业第一”,拼珠海一个未来!
只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视野中,才能看清一座城市坚守的初心使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神州大地,以雷霆万钧之势,拨正中国巨轮的航向。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批准实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风从海上来,万里势如虹。那天起,一座南海之滨的边陲小镇,以跃上潮头的姿态在中国改革史上出场,自此落地生根、迎风拔节。
四十二载风雨兼程,初心如磐。自珠海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代代特区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谱写了壮丽篇章。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宣示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四十二载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新一代“弄潮儿”乘势而上,迈着“二次创业”再出发的豪迈步伐,奋力奔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擘画了珠海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吹响了“产业第一”的冲锋号角,一场拓发展空间、强产业载体、引优质企业的攻坚战在特区热土上全面打响,激荡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气象。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2周年,我们再次审视思考,也再次摇旗呐喊;我们更加坚定自信,也更加豪情满怀——
坚持“产业第一”,拼珠海一个崭新未来!
*这里是珠海,一座蓬勃向上的产业之城!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一)
珠江入海口,虎跳门水道畔,一座志存高远的“新城”正开启乘风破浪的新征程——
今年7月28日,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在珠海市斗门区举行,这里将建设成为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
*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珠海传媒集团 程霖/摄
蓄势赋能,一路奔涌向前。不久前,珠海市香洲区、高新区分别在深圳举办招商推介会,推动两地产业、创新、人才对接,迅速汇聚起签约热潮。“这是一场跨越伶仃洋的‘握手’!”新华社在报道中这样点评。深珠融合、双向奔赴,成湾区一时盛事。
谋定快动,展露峥嵘之姿。在珠海市金湾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四成以上,工业经济“压舱石”地位更加显现,加快打造成为珠海产业发展主战场;在珠海市鹤洲新区(筹),一系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大礼包”送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规模……
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延宕反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但放眼珠海,一个个大项目不断落地,一个个新平台相继崛起,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气象。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今年上半年,珠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8.61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排全省第二位;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势,同比增长近40%;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6.78亿元,交出了经济发展的“稳”字卷。
亮眼的数据、拼搏的画卷,勾勒出珠海工业经济跃升的轨迹,书写下“产业第一”蓬勃发展的注脚,更标识着一座城市勇毅前行的担当。
长歌未央,大潮奔涌!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多次亲临广东、珠海视察,赋予珠海在重大国家战略中新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珠海一跃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正成长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这是省委对珠海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省委对珠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肩负的使命责任前所未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充沛的发展潜力亟待释放……珠海要如何高质量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书写更加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2021年年底,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在大会报告中字字铿锵:“要坚持‘产业第一’,坚决防止‘脱实向虚’,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年初,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释放出鲜明信号。珠海市长黄志豪表示,今后五年,珠海将以实体经济提速发展为牵引,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快速提升城市能级和量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42年来,珠海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基础,培育了众多像格力电器一样优秀的实体企业,创新资源丰富活跃,良好的城市风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闻名中外,让珠海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更有底气。
跨过“不惑之年”,改革开放的“弄潮儿”珠海遇到了新的“必答题”。这座带着光荣与使命出生的城市,已经给出了坚定的答案——
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总抓手的首位!
(二)
如今,在珠海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内,“珠海‘产业第一’四项工作进度图”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全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招商引资进展情况、工业园区重点配套项目投资完成情况、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度情况一目了然。
它如同一面战鼓,时时催促着路过的领导干部,前进的脚步要加快、再加快。
从日产百万张硅片的高景太阳能生产基地到16天实现“拿地即开工”的越亚半导体项目;从如火如荼建设的三溪科创小镇到高效运转的格力电器智慧车间……企业“一路快跑”,项目“撑杆攀越”,也成为珠海现代产业奋力争先的缩影。
*三溪科创小镇启动区效果图
珠海经济发展动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突破口也在产业,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迅速统一思想,迅速贯彻落实,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第一”,争“第一”,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
4月24日,珠海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重磅发布“1 5 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产业的高度决定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珠海强。”这样的论断,在珠海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今天不布局产业,明天就不可能有产业的发展、产业的繁荣。”这样的金句,朴素坦率又激荡人心。
回望一部特区建设史,珠海曾经在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中,为全国贡献了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做法。如今要在产业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改革破题、创新赋能依然是“不二法门”。
招商引资,首创“企业管家”体系提供一揽子服务;开办企业,便利享受“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窗通取”;项目落地,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双容双承诺”;用地保障,5年内统筹新增和盘活5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园区配套,200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一系列“组合拳”密集打出。
随着《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66项改革举措中,26项务实举措是围绕产业发展而展开,旨在为做强产业集群、壮大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把一切工作力量、一切要素资源、一切服务向实体经济倾斜,为这座城市蓄势腾飞带来了更强烈的“推背感”——
4月,珠海出台实施助企纾困“39条”政策措施,帮扶工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体旅游业、交通运输及物流业企业;
5月,珠海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这是珠海首次通过特区立法严格管控工业控制红线,也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
6月,《珠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印发,从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等6大政策38个方面制定了143项具体措施;
7月,在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上,26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560.05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领域……
“这里是珠海,一座蓬勃向上的产业之城!”连日来,珠海市招商署发布的推介片在微信朋友圈屡屡“刷屏”,向海内外企业发出诚挚邀约,携手培育富有生机、持续发展的“产业森林”。
“新气象、新变化,扑面而来。”“坚持‘产业第一’,珠海冲起来了!”这样的心声,更成为全市上下同频共振的脉动。
(三)
8月,热浪翻滚,在三溪科创小镇,产业建设大干快上的热情却远比持续的气温高涨——52.5万平方米、投资27.3亿元,珠海又一个5.0产业新空间动工了,一个“百亿级”的光电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其中。
“高站位”对标、“前瞻性”谋划、“关键处”落子……珠海这盘产业发展大棋,每一步,都用足了心——
珠海市四套班子领导定向挂点联系170家各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珠海市政府成立“后勤保障”专班,强化兜底责任,帮助各区各部门解决需要跨层级跨部门的协调事项;
变“等商”为上门“找商”“请商”,珠海全面铺开驻外招商工作,瞄准重点产业链上下游,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大力引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串联办理”变为“并联办理”,产业项目审批全面提速、投资全面提效,原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时间办理的多项许可证,如今缩短至两个工作日内同步核发……
既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需要厚植高质量的发展土壤,5.0产业新空间项目的概念应运而生。
6月17日,珠海首个落地建设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香洲区三溪科创小镇三期项目“格创�智造”正式动工;
6月26日,金湾区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同日开工建设;
6月29日,位于高新区的珠海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和大数据中心二期全面启动;
7月28日,由珠海高新区和格力集团在高新区北围片区重点打造的格创5.0产业新空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一批按照“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标准建设的产业载体相继涌现。全市计划2022年内开工5.0产业新空间项目44个,计划开工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开工面积679万平方米。
方向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打法越来越精准,珠海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架桥铺路”,不遗余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
——实施产业立柱攻坚行动。上半年“4 3”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4%。
——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全市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191个,完成全年任务的79%,计划投资总额2149亿元。
——实施土地整备攻坚行动。截至8月,全市共整备完成产业熟地58块,完成整备面积7773亩,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实施园区提升攻坚行动。全市按照1年100亿元、5年不少于500亿元的标准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加快推进珠海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上半年集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1.35亿元,同比增长逾10%。
——实施强核赋能攻坚行动。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31.8%、5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8%,80%以上高端人才项目在重点产业领域汇聚。
——实施政府流程再造攻坚行动。40个涉企审批事项与6个开办企业事项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273项业务实现“秒批办”、3407项事项实现“免证办”、2031项事项实现“容缺办”。
筑巢引凤,全市各区跑出了招商引资“加速度”。上半年,香洲区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90个;金湾区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99个;斗门区对接300多家企业,意向投资额约2511.86亿元;高新区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95个,亿元以上注册(制造业)企业数80个;鹤洲新区(筹)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投资总额近225亿元。
靠前服务,各级政府部门纷纷组成工作专班、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对接服务,积极响应企业诉求、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以新招实招高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砥柱中流,珠海国资国企为经济发展“压舱顶梁”。华发集团城市、金融、实业三大集群同步发力,全面开展产业载体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园运营、金融服务;格力集团全力全速推进三溪科创小镇启动区等一批产城融合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大横琴集团不断优化“产业投资 载体建设 产业导入 平台服务”全链条服务模式。
欣旺达、新宙邦、锐骏半导体、联东U谷、奥松半导体……近半年来,68个亿元以上项目“用脚投票”选择珠海,投资总额超过750亿元。他们为何“青睐”珠海?
“我们考察了全国很多地方,但最终选择落户珠海。珠海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理念,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决心和雄心!”新签约项目代表、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智造官刘雷如是说。由该公司打造的新型储能电池项目全面达标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四)
战疫情、稳就业、减税费、保民生……面对大战大考,珠海坚定信心,迎风搏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补短板、强链条、谋创新、促发展……应对闯关之难,珠海众志成城,一往无前,在“产业第一”步履铿锵。
“珠海正用产业速度解锁着产业发展的奇迹。”珠海华汇智造半导体有限公司今年2月28日注册成立,4月8日启动装修,7月15日就正式投产。入驻金鸿工业园二期6楼后,总经理方丹对珠海速度连连赞叹。
历史激荡交汇,置身今天的珠海,总能将人们带回当年的激情岁月。
峥嵘岁月中,求伯君、雷军、董明珠从这里昂首起步,格力电器、纳思达、丽珠制药、金山软件在这里奋楫争先,从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到云洲智能无人船参与南极科考,一个个标记“珠海智造”“珠海速度”的创新成果惊艳世界。
*“珠海造”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奋进征程上,那一份植根在特区人基因中的热切,再次因产业而汇聚、涌动、喷薄。
“你们选择珠海,就是选择了未来!”在全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上,黄志豪向广大企业“喊话”,珠海将坚定不移抓产业谋产业强产业,并一如既往做好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助力优质项目早日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产业栋梁。
优势在集成、资源在集中、动力在集聚。从蓝图擘画到政策牵引,从政府流程再造到要素保障创新,从加快建设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到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珠海正阔步迈向万亿级工业强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格局中勇当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加快发展、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核心城市……一个个未来可期的新愿景,是这座城市擂响的战鼓、高悬的风帆、冲锋的号角。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小目标”,激励着全市上下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作为。
“我们将坚持运用好经济特区‘十条宝贵经验’,紧扣‘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以钉钉子精神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实现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上担起珠海责任、展现珠海作为、作出更大贡献。”吕玉印表示。
文章来源:珠海特区报、金羊网、网信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