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汕头分行以案说险:警惕“爱心陷阱”,守护残障人士财产安全
Vellas
达人
2025-11-11 09:22发布于 广东14.7万 阅读 | 评论 0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近年来,残障人士的诈骗案件频发,导致许多残障人士家庭蒙受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
【案例简介】
听力障碍人士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其符合“国家残疾人专项补助”条件,可领取3万元补贴。短信中附有链接,要求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验证码。同时,短信中着重提示“限时领取”“逾期失效”。李先生因急需资金治疗,未与家人核实便点击链接操作。次日,其银行卡内2万元存款被转走,才发现陷入骗局。
【案例分析】
犯罪分子利用残障人士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防范意识薄弱等特点,以“慈善救助”“投资返利”“健康理疗”等名义设下陷阱。以下是此类诈骗的常见手法:
一、 精准定位。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信息,以“政策补贴”“慈善捐助”等名义发送虚假信息。
二、制造紧迫感。谎称“限时领取”“逾期失效”,诱导受害人匆忙操作。
三、技术伪装。仿冒官方网站或APP界面,要求输入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四、心理操控。利用残障人士渴望被帮助的心理,降低其警惕性。
【案例启示】
为了避免落入此类诈骗的陷阱,广发银行汕头分行提示相关人群及其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核实信息,拒绝“捷径”:收到涉及钱财的信息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如残联、社区)核实,不轻信陌生链接或电话,牢记“补贴不会通过短信/链接发放,更不会索要验证码”。
二、保护个人信息,严守“三不”原则: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向“客服”“工作人员”私下转账。
三、增强法律意识,及时求助。遇到可疑情况,立即联系家人、社区或警方。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