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澄海茶座

【草根播报】为潮汕机场让路的农户:几家欢喜几家愁(图)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 达人
2011-12-27 14:271.0万 阅读 | 评论 0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揭阳潮汕机场(点击进入专题)已于12月15日正式投入运营。当人们正沉浸在新机场竣工的喜悦时,少有人关注3年前为潮汕机场建设而离开生活了几十年土地的当地农民。三年过去了,曾经的拆迁户是否已在安置区安居乐业?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揭阳潮汕机场安置区位于揭东县炮浮公路北侧,占地400亩。这里居住着2000多户因兴建机场而搬迁的农民。他们来自苏坑、下园蔡坑等7个村。

走进机场安置区,一排排外表精美的楼房伫立在水泥路两旁。休闲广场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公共体育设施。据村民介绍,每天下午,不少居民都会自发来到这个广场进行各种健身娱乐活动。

首层有不少的商铺已经在营业,百货、美发、摩托维修、面包店……但生意都较冷清。

与外观精美的楼房相比,记者发现安置区许多房子内部装修都比较“寒碜”,只简单地刷了墙,还裸露着水泥地板,连马赛克、瓷砖等基本的装修材料都没用。

21.jpg

每天下午,村民们都会自发到广场上打乒乓球。(彭丽琳/摄)

 

一天一元补助  生活难以维持

50出头的王才俊(化名)于09年底搬到了安置区。

在搬迁前,王才俊一家养鱼塘和种地,日子虽不算富裕,却也过得有滋有味。但自从土地被征去后,王才俊一家开始变得捉襟见肘。

家中有四个儿女的他,如今有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一个小女儿读高中,一个大女儿在广州读大学。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需要两万多元。这对失去土地的王才俊一家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以前机场施工时,王才俊还可以在机场里打打零工,每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如今机场建设好了,王只能依靠自家的一个单车修理铺来维持生计。

“安置区的生意不好做,太冷清了”,王叹息道。生意好的时候每天也只能赚三四十元,而更多时候连二十元也没有。王才俊的妻子为帮补家用,靠给制衣厂绣珠花赚点钱,但每天的收入还不到十元钱。除此之外,就只剩政府发放给每人每天的生活补助金了。

“一天才一元,买棵青菜都不够”,王抱怨道。

王才俊说,对于农民,土地就是他们的根,离开了土地他们就无法生存。但除了房屋赔偿的四万两千元,王才俊目前只拿到4000元的集体土地补偿金。村里卖出的800多亩集体土地共收入了三千二百多万元,然而村里却没有具体的账务公开。王无奈地叹息道:“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领到钱。”

对于未来,王才俊没有过多的打算,“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安置不公亦或人心不足?

跟迁进新居的邻里们不同,王真雄仍没有领到自己的安置房。2009年3月21日,王真雄与登岗镇人民政府签署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据协议书内容:王真雄将在机场安置区获得免费安置房住房面积73.8㎡。

但去年11月抽签分房时,王真雄却没有份。理由是他的妻子已经在岳母处获得了安置住房。

王真雄原是非农户口,户籍并不在蔡坑村新厝围。2009年初,王真雄才把户口迁回蔡坑村新厝围,与妻子王丽珍和两个子女同在以其岳母为户主的户口下。2008年3月,王真雄岳母在蔡坑村下园组的老房子因先被拆迁,已经以她为户主安置了其妻子王丽珍及其两个子女。因此根据“一户补一房”的政策,王真雄被告知他在新厝围的房子不能得到补偿。

“这个理由是不能接受的,当初签协议的时候他们并没告诉我们这个‘政策’”,王真雄气愤地说道。

22.jpg

王真雄与妻子王丽珍分别签署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复印件。(彭丽琳/摄)

 

23.jpg


王丽珍因不满丈夫未被分配安置房而拟写的上访书。 (杨凤仙/摄)

“明明是两套房子,到最后却被他们搞成一套了,有这样的道理吗?”王真雄告诉记者,今年中秋,蔡坑村的一名村干部向王丽珍提出“折中方案”——补偿3万元,放弃协议中所说的安置房。但“折中方案”遭到了王真雄一家人的拒绝。

直到现在,王真雄一家住在岳母家的安置房里。而旧房子还孤零零地留在村里,尚未拆除。

24.jpg

王真雄在蔡坑村新厝围的房子,至今尚未拆除 。(彭丽琳/摄)

 

房子变新了  生活更“现代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机场征地拆迁,也有一些村民觉得在安置区的生活比以前更加舒适、更加现代化了。

“没有这飞机场,村里的生活还是很原始的。”涵涛村村民吴女士说到。

2009年,吴女士从清远嫁到涵涛村,她告诉记者,搬到安置区的新房后,生活舒适多了,煮菜洗澡都可以直接用煤气,而不用柴火。

原苏坑村的王阿婆已经60多岁了,前几年从海南集体农场退休后,住在中山的儿子家,去年刚和老伴回来。“如果没有拆迁,我们还得回村里住老房子呢。”对刚回来就能住进安置区的新房子,王阿婆倍感幸运。

王阿婆和老伴现在每月能领到共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还算安逸。不过老人家还是没扔下种地的习惯,记者见到阿婆时,她正在开垦安置区附近的土地种番薯。她说,这是公家的土地,种的东西说没就没有了。但自己却是个闲不住的人,还笑说,垦地不但可以收获粮食,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25.jpg


正在种番薯的王阿婆(彭丽琳/摄)

注:记者黄群飞 林玟瑛对本文也有贡献

记者/杨凤仙 彭丽琳 林辉昊;编辑/李慧娟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社会
达人介绍: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组织查看更多达人文章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