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 | 这几天刷屏热搜的这部“胶己人”系列剧,背后的故事……

在「胶己人」的眼里,汕头的美好是什么?
是享之不尽的美食,是美不胜收的景色,是源远流长的人文气息,还是其他?
▍图源马卡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胶己人心中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近日,这一话题就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
1.超200万!美好汕头微博话题引热议
由多个汕头本地大V共同发起的#汕头的美好对你来说是什么#话题,经过短短一周时间就收获了超过200万的阅读,话题一度登上同城榜热搜,引发全城关注。
据小编观察,在相关话题的微博下,有不少网友积极留言:
从中,我们读到了汕头各种美好的样子:
有人独爱八十年代的那份广场豆花,有人则对外婆做的红桃粿怀念不已;有人喜欢她老旧城区里的陈年感,有人喜欢她步步向前的发展格局,等等。
在每个人不同的解读里,汕头的美好同中有异,让人着迷。
与#汕头的美好对你来说是什么#话题同时引发讨论的,还有#致敬城市美好#话题下发布的先导片。
热议之下,期待之中,这几天正片终于陆续在各平台上映了。
2.正片上映!三个故事讲述“潮”文化
这部由潮剧名角方展荣、汕头电视台主持人张烁、《厝边头尾》的小华、天生玩家的大目和十六一起联手带来的影片,讲述了跨越几代人的潮汕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甚至是争执和误解。
三个故事,三个角度,引人深思。
你的潮汕文化启蒙是什么?
—工夫茶&潮汕话—
潮汕文化启蒙大部分开始于人们孩提时期的耳濡目染:耳边充斥的潮汕话、每家每户基本都备有的工夫茶具,等等。
这种启蒙来得早,吸收得快,也根植得深:很多潮汕地区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请父母或者到家的客人“吃(喝)茶”。
往后不管过了多少年,当有人再次撩动扎根在内心的潮汕文化时,亲近感油然而生,由此催生出的信任感也必然加倍不少。这或许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根本原因。
八声调的潮汕话你会说吗
—潮汕话vs普通话—
平日里一个很简单的词语,我们可以轻易地用普通话来表达,却无法将其潮汕话发音脱口而出。
学校偏向普通话的教育让我们自小便逐渐忽略了潮汕话的学习和应用,长大后到外地求学工作,潮汕话更是被放在一边——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以潮汕话为主的视频、歌曲在各大平台上无法获得更多的关注,因而无法产生相应的流量或收益——这是个难以突破的困境。
是不是就这样放弃了我们的母语?是不是就这样不再需要传承和学习?在大目和十六的争执里,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陈三五娘的剧情你知道吗
—潮剧VS综艺—
大概很多潮汕祖孙之间都有过“看不看潮剧”的争执,却时常因为长辈对晚辈的疼爱而妥协放弃。
潮剧作为一种地方戏剧,与当下的各种综艺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不是很讨年轻人喜欢,并且在传承文化和追逐潮流的对比下,年轻人也更多倾向于后者。
因而越来越多年轻人不知道陈三五娘,越来越多老一辈掌握不到遥控器、失去为数不多的乐趣。
潮剧是否真的可以被下一代所理解和传承?方展荣和孙女之间的这段故事,是否能够成为更多家庭的缩影,打破更多隔代之间的不理解?
3.近半个世纪,招商对汕头爱得深沉
据小编收集到“情报”显示:以上几个片子均出自招商蛇口之手。
说起招商蛇口,咱们就不得不提起那个与汕头渊源颇深的招商局——
因「浪事多过招商局」而被汕头人所熟知的招商局,在汕头走过的近半个世纪里,先后建立码头、设立办事处、办第一家轮渡公司,是汕头通商对外的一个重要帮手。
相信是因为汕头这片热土始终热爱,此后招商局加速重回汕头人的视野中:
近一两年来,招商局港口板块携手汕头投资共建汕头港、金平区525米长老街“南海路”恢复旧称,更名为“招商路”;
上个月更是传来了“汕头招商局港口跨越百万标准箱大关”的好消息,这也标志着汕头招商局港口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准箱。
▍10月30日下午14时30分,在汕头招商局港口广澳港区7号泊位,伴随着响彻云霄的轮船汽笛声,今年的第100万标准箱在岸桥的精准操作下稳稳吊装至安通控股“仁建珠海”轮。
那么,作为2019年入驻汕头并率先落子于金凤半岛的央企招商蛇口,出品了这样一部致敬“胶己人”致敬城市美好的系列剧,又有何因呢?
小编认为,西望美好也许正是这次这家大央企想要带来给汕头的一份心意。
正如招商蛇口的品牌理念一样,也如同落子汕头所打造的雍颐湾一般,希望未来,我们都能做「美好生活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