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振兴汕头共谋略

奶奶那一代人的首饰,竟然是这样打出来的|潮汕物食

潮汕物食
潮汕物食 达人
2018-12-19 11:037448 阅读 | 评论 0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1543031208(1).jpg


  陈旧的工作台、黝黑的锤子、各式剪刀、废旧模具……这些来自几十年、上百年前的老物件便是打金店的主要家当。午后阳光正好,利昌号掌柜、61岁的陈甲茂正伏身在工作台做一条项链。


  如果瞬间穿越到百年前,他的太爷同样在午后重复同样的动作,工具不变、工艺不变,仿佛时间凝固了。


1545120806(1).jpg


  现在,先将目光从手机上移开,检视一下你的脖子、手腕、手指,身上的这些配饰,应该都属于工业文明的金属制品。但如果有机会打开你阿嫲、外嫲的首饰盒,你肯定会有考古队发现宝藏的惊喜。


1545120820(1).jpg


旧时新嫁娘的头饰|网络图片


  “以前金首饰都很简单,在村镇,除了项链、井圈,讲究点就是印仔了。现在科技发达,才有了这么多款式。”陈甲茂说。


  井圈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绕了个圆的戒指,没有任何装饰。印仔则是时尚升级版,相信更多的人有印象,就是戒指正面有个平面,上面雕上字,“雕什么字是可以定制的,有些人会写上自己的名字。”


1545119177(1).jpg


  时尚总是不断改变,作为装饰品,现在黄金饰品连十二生肖、QQ表情都有了,但在以前,除了传统婚嫁时使用,百姓买黄金更多是为了储藏保值。“以前中兴街打箔铺的老板,有钱了就到我爷爷这里买戒指,把戒指当项链,挂一串在脖子上,需要用到钱了,就摘一只去卖。”陈甲茂说。


1545120830(1).jpg


旧时最流行的银裤带、银项链、银锁、银脚环

  民国时期的中兴街,是澄海南洋繁华的商业中心,各种金行、米铺、打箔铺、牙科诊所……应有尽有,其中就包括陈甲茂太爷创立的利昌号金行。


  清末民初,陈甲茂太爷到澄城一家金行当学徒,三年后出师,来到中兴街自己经营。但真正把利昌号打出名声的,则是陈甲茂的爷爷陈炳发。当时南洋一带金行不少,但利昌号脱颖而出,越做越大。


1545120842(1).jpg


打金的主要工具是:铁锤、铁挫、剪刀,

这个古老的工作台,也是陈炳发时代留下来的


  黄金行业靠的是实力和诚信,陈甲茂说,抗战时期,四处兵荒马乱,百姓纷纷前来金行卖金,久了就没钱收购了,但又不能不收,只能咬牙撑着。还好不久日本战败,利昌号才不至于倒闭。


1545120851(1).jpg


  乱世中的金行,承担着济世的金融责任。但同时,金行也有霸王条款,即无论买卖,除了利润,还要收取百分之一的佣金,行内称为扣派代派:卖给我,100元只能拿99;买100元,就要给101,“我太爷那时候,光是扣派代派就够平时生活,打金赚取的收入就是积蓄了。”


1.gif


光滑都是手工锉出来的


  从古至今,黄金都是硬通货。当时,很多当地人去海外经商,经常都是携带从利昌号购买的黄金当作货币使用,去东南亚那边换回一些煤油、日杂回国内卖掉,又购买黄金过去交易。


  就这样,利昌号生意越做越大,陈炳发在当时的中兴街拥有了几个铺面。但世事变幻莫测,他凭本能觉得,黄金还是不如土地稳妥,于是省吃俭用,陆续置买了几百亩地,当上了地主。陈甲茂说:“爷爷当时是被日本人吓怕了,他觉得钱有什么用,还不如买田地,租给佃户种,有收成就交租,没有就不用。十几年前溪南一位老人还记得这事,对我说,给你爷爷种田最好,有收成就来交租,欠收就不用交。”


1545120870(1).jpg


手工时代,收饰成型后要用玛瑙来打磨,

玛瑙光滑、脆,但比黄金硬

  省吃俭用并不是形容词,当时家大业大的利昌号,居然没有姑娘家敢嫁,媒人也不敢去谈,因为节俭得近乎自虐,据说一家十几口人吃饭,举筷只是一条小海鱼。


1545120879(1).jpg


抽飞马、刷牙用美加净、戴银裤袋,

是五六十年代的土豪。当时银裤带一条9块钱


  1949年后,利昌号金行、田地资产被没收,幸好只是定了个小商贩的成分。陈甲茂的父亲去了国营供销社上班,一个月工资23元。出生于1950年代的陈甲茂与家族产业无缘,十几岁的时候去了市场卖鱼。


  到了1970年代后期,一位老人在市场里对陈甲茂说:“弟啊,你怎么还在卖鱼,现在时机对着你们字号,怎么不去打金?”那时刚刚改革开放,民间对黄金首饰又开始有了需求,很多老辈人依然记得那个老字号,纷纷来借问现在还有没有做。


1545120890(1).jpg


记忆会褪色,但黄金不会


  陈甲茂想重振旗鼓,却不敢冒进。毕竟,民间虽有需求,政府的态度却是含糊的。一开始,他只能偷偷在家里做,上门的也只是以前的老顾客。一直窝到1990年代,陈甲茂才开了家店,利昌号正式回到街市上。


  在潮汕,过半的家庭都有亲人在海外。1980年代初期是华侨回乡探亲最密集的时候,那时候很多华侨回乡,第一站就来到利昌号,定制戒指好送给亲友。


  回乡探亲的华侨有成群结队的,也有孤家寡人,甲茂婶记得,刚开始偷偷做金饰时,就有一个华侨阿婆来找过。那天下午,甲茂婶刚好在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时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阿婆,有点茫然,问:“这里是利昌号吗?怎么变成这样了?”


  邀请进屋聊,才知道阿婆是从实叻(新加坡)来的,距离她上次看到中兴街,已经隔了四十多年。阿婆喃喃自语:“中兴街我是很熟的,利昌号我也很熟的,做姿娘仔的时候就经常在这里买。”


  沧海桑田,褪色了的中兴街,利昌号,当然不会记得,一个世纪前,一个少女曾因它而鲜艳过。


3.gif


  过去,这样打金...


  现在,陈甲茂所经营的利昌号,也会卖一些黄金工业产品,但手工打金依然是老字号的招牌项目。对于手工和机制的区别,陈甲茂说:“机制更有标准吧,手工的没有一个是一样的。”


4.gif


  在现代化设备出现之前,要熔化黄金,都是将火炭烧红,在燃烧的火炭上面架上铜管用嘴吹,利用风力增加火的强度。后来,上海人来中兴街开了家镶牙店,带来了火鸡(喷火枪),过年上海人回去时,陈炳发跟他们商量把火鸡让给他,让他们过完年回来再买一套。


4.gif


  那年月,一切都是手工。比如项链,都是把金条锤薄锤细了,再用这种线板来拔线,线板上有不同口径的孔,拉出来的金线,用铁钉绕成圆圈后剪断,再一个环一个环热合起来,很耗功夫。现在简单很多,小金环可以用模具直接做出来了。


1545121482(1).jpg


  以前的戒指都是井圈为主,最简单的工艺形式,按照不同重量的模具来锤打变长,然后圈起来。到了陈甲茂父亲这一代,工艺稍为变得复杂一点了,戒指上有了图案,但也都是手工雕刻出来的,想雕什么就什么。现在没有手工雕了,用不同的石膏模,各种图案都有。


5.gif


  作为传统金行三大件,银脚环也是主打产品之一。现在小孩的银脚环基本都是空心的了,但传统做法都是实心的,一条标准的银条可以做成一对脚环。先用火炭炉把银烧软,锤打成长条,再用机器碾压,剪成两块,圈成一对环,再在上面凿出花纹。脚环上的铃铛以前也是手工做的。


1545121501(1).jpg

6.gif

7.gif


  陈甲茂说,现在只能算是半手工式打金了,因为有了福建莆田生产的石膏模。模具有不同造型、款式,一个模具可以做一个首饰。


8.gif


  敲打


1545121576(1).jpg

9.gif


  喷烧


1545121595(1).jpg


  将黄金放在石膏模上,用火鸡燃烧模具外壁,让石膏发热后,再燃烧黄金直至熔化,金水流进模具内部。模具内部另有机关,因为石膏是特制的,可以耐高温,而暗藏在石膏中的蜡经燃烧后流出,被流入的金水取代了位置。燃烧到差不多的时候,用泥土盖上模具冷却成型,再拿到水里清洗掉石膏等杂质,就是一个金饰配件了。


1545121605(1).jpg

1545119255(1).jpg

  上:石膏模铸出来的项链环 中:把金子放在石膏模上用火鸡烧 下:几十年前用的戒指模具,现在用的石膏模


  最后,关于真金不怕火,有个人曾来问他,说既然真金不怕火,为什么我的项链掉到煤炭炉里烧没了?陈甲茂说,其实真金不怕火是指金子被熔化后仍然金光闪闪,没有掺任何杂质。


1545121615(1).jpg


潮汕物食.png


潮汕物食 潮汕物食其他
达人介绍:挖掘潮汕老式物件、风味美食,弘扬潮汕文化,宣传潮人潮事!查看更多达人文章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