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潮汕看点

垃圾分类之《人与垃圾》

天人会所
天人会所
2021-05-09 22:066.1万 阅读 | 评论 0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人与垃圾

 

眼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请您遵守”、“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全民行动”……于大街小巷,社区公园叫得响亮,贴上墙面,大有广而告之之势。

纳闷之余,扪心自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无可厚非。 然究竟是什么垃圾?而、“人人”乃至全民又算什么呢?可回收、厨余、其他,还是有害?”

人产垃圾,垃圾缠人,难舍难分,但又得分。不然,人与垃圾一旦结缘,“人垃圾”、“垃圾人”谁会喜欢?遇着,想必谁都会避之唯恐不及吧?因为这是人的垃圾抑或垃圾的人。

“混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你懂的。

 

202148日于汕头

天人作品《笑蜜蜜》之《人与垃圾》


附:                      记忆中的垃圾处理

 

小时候,在乡下,一家几口,日产生活垃圾也不会少。它们的来处归途,今生后世,兹细说如下:

平时买鱼买肉买菜蔬,若没带菜篮,小贩们便会视其数量多少,块头大小,帮你用弄湿的有一定韧性的稻草,一根两根,或绑或穿,为你“打包”。零碎的干货,如散装糖果、饼干、豆类和白、红糖等等,就用现场折成(也有的是事先做好备用)的漏斗形纸袋盛装。而带水汽的湿货,如杂菜(杂咸)、“鱼饭”等,你猜怎么着?竟然用片大竹壳,把较硬的边沿往内一折,成“簸箕”形,便可盛用,还不会渗漏。聪明至极,实用极了。当然,现在看来,那时的这些“包材”,是否卫生干净,就另当别论了。

回到家,当这些简易的“包装物”完成他们的使命后,固然就成了垃圾。虽说随手一扔,没过几天,也便天然降解。但是,这些“宝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却成了炉灶中能够充分发挥余热的燃料。经火蜕变的灰烬,还是肥料一撮。

平日三餐剩余的残羹冷炙,那绝对是猪猫狗、鸡鸭鹅的美味佳肴,无一浪费。各位看官,先别质疑,提及的这些畜禽,彼时几乎每家每户,多的养几种,少的也有一二种,相当普遍。不仅是收拾剩饭余渣的能手,还是一笔不菲的家庭财富,甚或一员好帮手。这个,你懂的。

人畜、“三鸟”的粪便,更是积蓄肥料的源头,这些难得的有机肥料,可是贫瘠田园农作物的天然养分,多多益善(化肥尚未普及,且成本太高)。

以前的塑料制品并不多见,除了农用薄膜、舀水用的塑料瓢拖鞋等屈指可数的几样外,难觅其影。这些用品废旧老化后,收集在一块,当作可回收垃圾变卖给收废品者。

再有就是些数量少、不常有的破铜烂铁没用铝、纸箱旧书废纸张。这些垃圾,不管金属也好,纸质也罢,但凡可卖钱的,尽都卖钱。

偶尔还有些废弃的陶瓷、玻璃制品等难以降解的固体垃圾,可积攒到一定数量后,作为建筑材料加以使用(自用或送人)。如外墙水洗石、地板水磨石,还不乏成为围墙墙头插立的“防盗利器”——勃勃英姿,不怒自威,令人望而生畏。新使命,新担当,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守家护院,责无旁贷,任劳任怨。

旧衣帽、破鞋袜,利用率更是高得惊人,补了又补,修了又修。大有父母传子女,兄姐传弟妹的。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诚哉斯言。即便如此,这些百结鹑衣退役裁剪细分后,还可华丽转身为脚踏垫(布)、擦洗布甚至作为枕头的填充物。还有的作为引火物的,直至其寿终正寝,归于尘土。

至于枯枝败叶,朽木弃材,则是生活中稀缺的上等燃料,自应珍惜有加,绝不轻言丢弃,皆有炉灶收纳。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这些日常垃圾种类虽多,却均能在一个良性的,得到充分利用的,看得见、看不见的环境中流通着。不但名正言顺成了资源,而且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各得其所。垃圾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生尽职尽责,贡献不可谓不大。

 

202149日于汕头

天人作品《笑蜜蜜》之《记忆中的垃圾处理》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