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濠岛情缘

【草根播报】西北系列报道:土司后人杨正小传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 达人
2011-09-11 11:029.8万 阅读 | 评论 0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初见杨正先生,一头黑白相间的平头,戴副眼镜,说话时声音洪亮,与一般的汉族老人没什么两样。但提起他的身份,很多人会吃一惊,如果现在藏族地区还有土司存在的话,他就是甘肃卓尼县第二十一代土司了。

与杨正先生的相遇,实属机缘巧合。现在的他,正在筹划拍摄一部电视片,讲述他的爷爷——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与著名新闻人范长江先生故事。因着“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活动的缘故,我们一行7人也跟着杨正先生来到了卓尼县,寻访当年长江先生的足迹。

卓尼一路同行,我们得以不断走近了解这位经历坎坷、颇具个性魅力的藏族土司后人。

卓尼土司后代杨正先生(刘思佳 摄)

卓尼出生的藏族少年

卓尼县,地处甘南自治州东南部,相较甘肃干旱地区,卓尼实是一片沃野,不仅富含矿产资源,水丽林秀,水草肥美,光是一个阿角沟就可与四川九寨沟相媲美。卓尼县城不大,至今亦不过10多万人口,一条长长的母亲河洮河横穿了整个县城,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卓尼人。1951年,杨正就出生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县城。

自明朝永乐年间起,杨正先祖就被赐封为卓尼土司,管辖这里的政教事务,长久以来是甘青地区诸多土司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杨正的父亲,杨复兴,是甘肃省甘南卓尼县第二十代土司,也是卓尼最后的“末代土司”,统管卓尼县大小事务。

在卓尼,杨正度过了七年愉快的童年生活,还上了一年小学。回忆起当年,杨正早已不记得老师曾教过什么文化知识了,唯一记得的是打苍蝇。那是全国号召除四害,小学生也被动员起来。谁打苍蝇打得多,谁的学习成绩就算好。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很多人帮我打苍蝇,所以每次交苍蝇,我的肯定最多”,杨正这回忆道,“现在想起来真觉得这些事可笑,但当时就是这么干的……”

后来,因为1959年藏区动荡,一家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杨正和母亲、弟弟三人去了北京外祖父家。在北京生活的11年后,杨正慢慢融入北京人的生活,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闲暇没事时也会乐得哼上一两句京剧。

与同时代的许多同龄人一样,杨正也曾插过队当过知青,进过工厂当过车床工。

1969年1月,杨正去了延安一个农村插队。插队的生活条件很清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工劳作,每天的口粮都是玉米面和小米等杂粮,一年难得吃上几回白面。因为这,杨正坦言他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吃小米,“那时没有想过回北京,最大的念想就是一天能吃一顿白馒头就心满意足了”。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经过一个月的复习,当时仅有初中文凭的杨正,顺利考上了甘肃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

大学四年,杨正天天抽空读书,他每天中午固定花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从第一卷一直读到第四十七卷,认真做了二三十万字的笔记。同时,他还大量阅读亚当·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书籍,并将《资本论》认认真真地看了三四遍。

临近毕业,杨正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但因英语成绩太差,最后没能考上。考研失利,杨正认真思考,决心回到甘南,闭门好好复习,将来再考。

32岁的卓尼县长

就这样,杨正回到了卓尼,来到卓尼一中,当一名教师。

然而回到卓尼后,一切又与他原先的预想脱离了。到了卓尼一中后,因为原先教学质量过差,杨正又是教语文,教政治,还兼带外语的教学。就这样,几乎天天早上四节课,下午两节课,一天下来往往疲惫不堪,再加上家中亲戚朋友间的应酬,他也就再无暇复习考试了。

1983年,也就是杨正回到卓尼两年后,恰逢时任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提出干部“四化”(即“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001001001化”),杨正被提拔为副县长。这一年,他才32岁。三年后,他当上了卓尼县县长。

回忆起在卓尼的三年县长生涯,杨正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知识的增长,“当一个县长,那真的是大百科”。

那时的卓尼,自然灾害严重,洪水涝害、冰雹雪灾、山林火灾等等频频发生,杨正每天都在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庄稼病虫害时,他要跟农技人员商量解决办法;草原鼠患严重时,他和畜牧人员讨论对策;牲畜繁殖时,他与专家探讨全县一万头牛、七十万只羊的增殖繁衍问题。

当然,除了解决自然灾害外,杨正还有一项更重大、也更为艰巨的任务——禁大烟。那时,文革刚刚结束,社会秩序还比较混乱,卓尼再次大烟泛滥,就连县委大院里也四处开满了罂粟花。

如何全面禁止鸦片,继爷爷杨积庆、父亲杨复兴后,再一次摆到了杨家面前,成了杨正的一大难题。

为了全面铲除鸦片,杨正积极动员老百姓,设制奖惩措施,惩罚种植、贩卖大烟,重资奖励群众揭发报告。罂粟花开时,杨正带头拿着竹棒子,领着老百姓,组织公安人员,到林子里打罂粟花。经过几年的努力,卓尼的鸦片种植终于给全面禁了下来。

三年任期满后,杨正没有继续连任,而是回到了兰州,去了甘肃政法学院,并先后担任组织部长、公安分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这一干,就是23年。

在当年见证父辈情谊的树下,杨正与范长江之子范东升(左)拍摄电视片(李玲 摄)

花甲之年的旅游大使

虽然离任卓尼县长已经23年了,但是他一直关心卓尼的经济发展建设。这不,今年刚从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党总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他就开始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卓尼的发展建设。

虽然卓尼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聊起卓尼今后发展,杨正认为关键是发展旅游项目。

“发展旅游业是卓尼今后发展的最好出路。”他强调道。

近几年卓尼县兴起了采矿热,很多人争相开起了矿场,也有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就连杨正的弟弟也曾有过开金矿的打算。但是杨正对靠采矿致富的观点非常不赞同,认为开矿场必将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将得不偿失。

知道弟弟的想法后,杨正马上劝阻他,“卓尼这个地区的矿,别人开,我管不了,但是咱们家的人不能开。万一开了,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就是丢祖宗的脸,坚决不能开。”

杨正坦言,近几年来,虽然卓尼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好很多了,温饱已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跟内地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让老百姓过得再稍微像样点,开矿破坏生态环境,不是好的出路,只有发展旅游业。”

一聊起了对卓尼今后的旅游发展的计划时,杨正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两眼也跟着放射出光彩。

杨正说,他要把卓尼打造成另一个“九寨沟”,让卓尼的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其中,拍摄这一部讲述爷爷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与著名新闻人范长先生的故事片,只是他迈出的第一步。

同时,杨正也说道,拍摄这部故事片只是个小的开始,他还要拍摄一个类似《大宅门》、《乔家大院》那样的电视剧,将爷爷杨积庆的故事搬到中央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让更多的人知道卓尼,了解卓尼,来卓尼旅游参观。

对于卓尼的旅游资源,杨正充满了自信,“九寨沟只有两条沟,在卓尼像九寨沟那样的沟,就有七八条,像大峪沟啊,阿角沟啊,博峪沟啊等等……只要把旅游设施一跟上,外边有人知道了,那来旅游的人源源不断!”

关于卓尼的旅游发展,杨正还有个更宏大的构想——联合卓尼、迭部两县力量,将迭部的腊子口、俄界、达拉沟、茨日那、翠谷仓等地整合进来,打造“卓尼——迭部”大旅游圈。

但是,杨正也知道要使卓尼经济得到发展,光靠他一人之力,仅靠一个电视剧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硬件设施——要先把路修好,所以他现在也在积极努力获得甘肃省和中央扶贫办、藏区办的支持。

“现在我60岁已经过了,对当官、对发财都无所谓了,只希望能够多做些善事,让卓尼老百姓能够生活得更好些。”

关于自己,杨正有个遗憾,就是自爷爷杨积庆之后,家里就再没人会说藏语了。所以,他鼓励刚考上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生的小女儿倬珑好好学习藏语。

他还说,要跟女儿一块学习,看谁学得好,父女俩一起努力把藏语学好。“咱们家里人一定要有人把祖宗的东西给继承下来,不能丢了……”

(记者:刘思佳)


>>更多精彩,请点击进入:重走西北角专题
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社会
达人介绍: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组织查看更多达人文章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