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社区>振兴汕头共谋略

汕头·昨天||这种香港街头小店,百年前旧汕头埠早有了

rowayldo
rowayldo 达人
2018-01-29 12:042.2万 阅读 | 评论 1
免责声明: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

  先给大家看两幅来自网络上的图,这是香港街景的随拍,图中的店铺大家熟悉吗?知道是什么吗?

2.jpg

1.jpg

 

没错

这就是遍布香港街头的找换店

 

  旧汕头埠的收找业

  去香港旅游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大商业街区看到一种特殊的小店叫做“找换店”。这种店所经营的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讲就是民办的外汇兑换处。在今天的汕头街头,我们不可能看到像香港这样的“找换店”,但是在民国时期的旧汕头埠,同样存在这样一个从事货币兑换的行业,称“收找业”。

 

3.jpg


  香港有的我们也有

  旧汕头埠收找业就是一种专门从事货币收入和找出的商店,与当下香港的“找换店”一样,经营者都是通过调换不同货币种类,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利润,这样的商店,在当时称为“收找店”。

QQ截图20180129111533.jpg

 

  收找业出现原因

  旧汕头埠收找业出现的原因与香港相似。香港出现找换店起初就是为了服务那些短期来港的旅客,方便他们兑换货币进行购物消费。与之相似,民国时期,汕头埠出现“收找业”,就是为了方便当时来汕的外地人。作为近代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又是著名的侨乡,当时通过汕头这一口岸进出的华侨众多,他们从南洋一带回国时所带的货币难于在潮汕一带通行,因此就需要在抵汕后通过“收找店”兑换当时潮汕通用的货币,等要返回南洋时又需要把多余的货币再兑换回外币,这样,收找业就在汕头埠逐渐兴旺起来。除了这一原因之外,由于当时货币政策混乱且不稳定,所以汕头一带的币制也非常复杂,来往汕头做生意的外地人也需要通过“收找店”来兑换适应当地流通的货币,因此汕头埠的收找店规模也就越做越大,从民国初期的30余家到20世纪20年代最高峰时达200余家,老市区商平路在当时更有“收找一条街”的美誉。

 

5.jpg

 

  主要业务有什么

  收找业作为旧汕头埠金融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业务方向是以收找大洋银为主,同时也兼顾有找换毫银、铜钱、纸票、银元、各港货币、公债票券等,涉及的币种门类很多,与同一时期的汇兑庄不同,汇兑庄的规模较大,已经基本具备有银行的雏形,属于一种早期的私营银行模式。但是收找业规模不大,多数为小本经营,而且当时很多收找店其实就是汇兑庄的附庸,收找店向汇兑庄借取货币做本钱,而汇兑庄则利用收找店这一便利途径推行其在汕头本埠的纸票,达到双赢的目的。


5.jpg

 

  退出历史舞台 

  民国14年(1925),随着大洋正式在汕头成为本位币以后,收找业的经营大受影响,此时很多收找店改为炒卖叻币。民国24年(1935),民国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实行新的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随着改革的推行,收找店基本就处于无业可营状态,同时叻币停止了炒卖,收找店更难以为继,加之官办银行业兴起,盛极一时的收找业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6.jpg

20180123162803437.jpg


rowayldo rowayldo摄影
达人介绍:一起品味汕头的昨天,今天,明天~~查看更多达人文章
全部只看楼主
ouyag
ouyag
1楼

当年汕头还是很发达的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  忘记密码?